耳朵失聪牙龈出血一般与缺乏维生素、牙龈炎、中耳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等原因有关,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
1.缺乏维生素
若患者体内缺乏维生素B12,容易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耳蜗内毛细胞损伤,会影响到耳部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进而引发耳朵失聪的症状。若患者同时缺乏维生素C,会使牙龈处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在轻微外界刺激后便会出血。
患者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12以及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草莓、胡萝卜等,同时遵医嘱服用维生素B12片、维生素C片、维生素C咀嚼片等维生素C制剂进行补充,满足身体所需,减轻不适症状。
2.牙龈炎
牙龈炎患者由于炎症刺激,会导致牙龈组织充血、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出血。随着病情加重,感染可能会扩散到咽鼓管处,使咽鼓管发生充血和肿胀,进而影响中耳功能,出现耳失聪的现象。
患者应定期刷牙,辅以牙线和牙缝刷等工具清洁牙缝,同时接受专业治疗,如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等,以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其次,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硝唑片、罗红霉素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类药物治疗,能抗菌消炎,减轻症状。
3.中耳炎
如果中耳炎患者未及时进行治疗,炎症加重,可能会出现鼓膜穿孔,进一步损害听力,造成耳朵失聪。同时,炎症可能会蔓延至口咽部,间接影响牙龈的健康,导致牙龈红肿、出血。
患者应避免耳道进水,保持耳道干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硼酸冰片滴耳液、盐酸林可霉素滴耳液等滴耳液进行处理,以减轻炎症反应。必要时,可采取鼓室成形术治疗,能修复鼓膜、重建结构。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容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导致内耳发生损伤,耳蜗内的毛细胞受损或死亡,听觉信号无法正确传递至大脑,引起失聪。另外,由于血小板数量不足,牙龈在受到刺激时无法及时止血,引起出血。
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醋酸地塞米松片、倍他米松片、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可抑制免疫反应,增加血小板寿命。对于病情严重且保守治疗预后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脾切除术治疗,降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和破坏。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微血管病变,影响耳部血液循环,进而损害耳部细胞的功能,导致耳朵失聪。同时,会导致牙龈组织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如血管壁变薄、通透性增加等,从而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
患者应遵医嘱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如格列齐特缓释片、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延缓血管病变的进展。
患者在生活中应保持情绪稳定,可以采取散步、深呼吸、瑜伽等措施放松身心,切忌大悲大喜,避免人体内神经体液失调,造成耳部循环障碍,影响病情恢复。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