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肺结核可观察症状、自我检查并注意体重变化,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接种卡介苗等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1.肺结核的常见症状
咳嗽、咳痰:持续咳嗽数周以上,痰中可能带有血丝。
咯血:痰中带血或咯血是肺结核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
发热: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7℃-38℃之间,常伴有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胸痛:胸部隐痛或钝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
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2.自查方法
观察症状: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尤其是长期咳嗽、低热的情况。
自我检查:可以用手轻按胸部,感受是否有异常的声音或肿块。
注意体重变化:肺结核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情况。
3.高危人群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容易感染肺结核。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患肺结核。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患者,肺部功能受损,容易感染肺结核。
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如器官移植患者、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等,免疫力受到抑制,容易感染肺结核。
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同事等,感染的风险较高。
4.就医检查
胸部X光检查:可以发现肺部的病变,初步判断是否有肺结核。
结核菌检查:包括结核菌涂片和结核菌培养,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辅助诊断肺结核。
5.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避免传染: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患者应注意避免传染给他人。在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痰液要用纸巾包好焚烧处理。与患者密切接触时应佩戴口罩。
遵医嘱治疗:一旦确诊为肺结核,应遵医嘱进行规范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6.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时。
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有效措施,新生儿应及时接种。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