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类。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摄氏度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数等表现。轻症中暑者如及时处理,一般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伴有疼痛,多发生在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醒,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热射病是比较严重的中暑类型,多发生在高温、高湿无风环境中,患者大量出汗,仍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超过40摄氏度。早期患者大量出汗,继而无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此外,劳力性热射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而经典型热射病主要是散热障碍。
以上三类中暑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因此,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此外,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做好防暑降温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