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由功能性因素或器质性心脏病引起,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应根据早搏类型、症状、病因及患者整体情况决定。
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早搏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早搏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早搏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性因素:
精神紧张、焦虑、疲劳、烟、酒、浓茶和咖啡等可兴奋交感神经,从而诱发早搏。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因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引起,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
2.器质性心脏病:
各种原因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均可导致早搏的发生。
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脱垂、三尖瓣下移等。
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从而引起早搏。
其他:如心脏肿瘤、心包炎等。
早搏的治疗应根据其类型、症状、病因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来决定。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对于偶发的、无明显症状的早搏,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去除诱因等方法来改善。对于频发的、有明显症状的早搏,或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早搏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