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期是指发病2周内。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颅内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溶栓抗凝治疗等。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炎、抗凝或溶栓治疗后、瘤卒中等。
1.症状:
突然出现的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
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2.诊断:
头颅CT是诊断急性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
其他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
3.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心电监护等。
控制血压:血压过高时需要降压治疗,以防止再出血。
止血治疗: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使用止血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量较大、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如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手术等。
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4.预防:
控制高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
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脂等。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
定期体检: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急性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