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1.中枢性面瘫:
病因:是由于对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常见于脑血管病变、脑部肿瘤等。
症状:病变对侧下部面部肌肉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2.周围性面瘫:
病因: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所致,常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神经炎、酒精中毒、代谢障碍等。
症状:患侧表情肌瘫痪,口角下垂且向健侧偏斜,流泪或流涎,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其病变同侧全部表情肌瘫痪。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神经炎、酒精中毒、代谢障碍等。
特殊人群:
孕妇:孕妇面瘫后,首先应注意休息,避免紧张和焦虑,同时注意保暖。如果面瘫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和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如果面瘫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如脑血管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儿童:儿童面瘫的治疗方法与成人基本相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面瘫可能与中耳炎、腮腺炎等疾病有关,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老人:老年人面瘫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面瘫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在治疗面瘫的同时,需要注意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
总之,面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出现面瘫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