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指标短时间内轻度偏高通常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后果,但是长时间明显偏高可能提示存在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创伤等问题,其后果需要根据疾病类型决定,具体如下:
1、胰腺炎
患者因为胆道疾病、胰管阻塞、代谢障碍等因素出现胰腺炎时,容易在血液检查时发现淀粉酶、脂肪酶以及白细胞等胰腺指标偏高。进行N-苯甲酰-L-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时,可发现氨基苯甲酸浓度偏高。胰腺炎不仅会引起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还会造成脂肪泻和血糖升高。胰腺炎如果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痊愈,不留后遗症。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后果。
2、胰腺囊肿
若是患者由于长期饮酒、感染寄生虫等原因出现胰腺囊肿,可在就医检查时发现血尿淀粉酶、癌胚抗原等指标偏高,并且影像学检查会发现胰腺存在液性暗区。胰腺囊肿患病期间主要会出现腹痛、黄疸、消瘦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腹水或胰腺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3、胰腺创伤
患者胰腺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使其完整性受损,由于部分胰腺组织损伤、坏死,会导致血清淀粉酶、降钙素原等指标升高。若损伤程度较轻,在疾病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疾病发展可出现腹痛、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症状。此时需要立即接受治疗,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发生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胰腺指标长时间明显偏高除了上述因素外,也可能是胰岛素瘤、胰腺癌等疾病所致,而此类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期缩短等不良后果。所以发现胰腺指标偏高时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