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因素造成的尿酮体1+,通常不严重。急性细菌性痢疾导致尿酮体1+,也不严重。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尿酮体1+,比较严重。因此,尿酮体1+是否严重,需要根据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1.生理因素
正常人在饥饿或者剧烈运动情况下,由于体内糖分不足,可导致脂肪过度分解,造成尿酮体1+。这种情况属于生理现象,可自行恢复正常,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不严重。
2.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该病可造成胃肠功能不良,进而使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脂肪分解增加,所以检查时可出现尿酮体1+。急性细菌性痢疾经过积极规范治疗后,通常在1-2周内能痊愈,所以也不严重。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可导致血糖消耗减少,脂肪消耗增多,引起尿酮体1+。该病有一定的致死率,所以比较严重,一旦确诊后,应积极治疗。
在尿常规检查中,尿酮体的结果通常用“+”表示,加号越多,表示尿酮体含量越高。尿酮体1+表示尿液中酮体含量轻度升高,但尚未达到严重水平。患者被查出尿酮体1+时,应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来明确病因,比如血常规、粪便常规、血酮体等。
如果是生理因素引起的,无需进行特殊治疗,只需要观察自身情况即可。如果是急性细菌性痢疾引起的,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奇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等,以清除志贺杆菌感染,促进病情痊愈。如果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并使用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钾缓释片等药物,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
患者治疗期间应及时戒烟戒酒,饮食方面可以吃些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香蕉、橙子、苹果、青菜。尽量避免吃富含脂肪的食物,比如肥肉、烤鸭等,以免导致酮体水平进一步升高。
日常生活中还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以及长跑、跳绳等剧烈运动。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时,可通过画画、阅读书籍等方式来调节,这些措施均有助于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