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妇科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腹膜炎症。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并发症等内容如下:
1.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产后、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不卫生,临近器官的炎症蔓延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细菌进入盆腔,引发腹膜炎。
2.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疼痛,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
3.诊断
医生一般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常规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妇科检查可发现盆腔有压痛、反跳痛等体征;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盆腔内的情况;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4.治疗
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等。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以确保有效的抗菌效果。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
5.预防
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减少宫腔内手术操作的感染机会;积极治疗临近器官的炎症等。
6.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堵塞等并发症,从而影响生育功能,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盆腔腹膜炎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疾病,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加强预防措施,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