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遇冷遇热都疼,一般是由牙齿磨损、楔状缺损、深龋、牙髓炎、牙周炎等原因引起的,根据相关原因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洗牙、填充治疗、根管治疗、手术治疗等。
1.牙齿磨损
牙釉质是牙齿最坚硬的部分,能够保护内部的牙本质和牙髓不受外界刺激。然而,当牙釉质磨损严重时,牙本质就会暴露出来,牙本质对冷热刺激非常敏感,因此会导致牙疼。
建议患者戒除不良咬合习惯,不吃过硬食物,不喝碳酸饮料。选用合适的牙膏、牙刷,减少由于刷牙不当造成的磨损加重。磨损严重时,可采用玻璃离子或树脂进行充填治疗,或选用全冠修复。
2.楔状缺损
楔状缺损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牙齿唇颊侧颈部的牙釉质和牙骨质交界处。这种缺损通常是由于刷牙方式不正确,如使用硬毛牙刷横向刷牙,导致牙颈部解剖结构被破坏而形成的。当缺损较深时,外界的冷热刺激会透过牙本质传导到牙髓,引起疼痛。
对于牙体缺损较大且牙髓活力没有问题、根尖未出现病变者,应选用与牙齿颜色近似的复合树脂来充填楔状缺损。如果缺损已导致患牙横折,可根据病情和条件作牙齿拔除术。
3.深龋
深龋是指龋洞已经发展到接近牙神经的阶段。龋齿是牙体硬组织的慢性细菌性、进行性破坏性病变,主要由细菌利用糖代谢产生的有机酸造成牙釉质脱矿而形成。当龋洞接近牙神经时,外界的冷热刺激会传导到牙髓,引起疼痛。
当深龋已经导致牙髓受损严重时,根管治疗是常用的方法。通过清除受感染的牙髓组织,清洁根管,填充根管,最后封闭牙冠,防止细菌再次侵入。同时,深龋导致牙齿严重损坏时,需要进行牙齿修复,如补牙、牙冠修复等。
4.牙髓炎
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的炎症性病变,可由牙齿外伤、龋齿等引起。当牙髓受到感染或刺激时,会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牙齿疼痛。
患者应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有助于预防牙髓炎的发生和复发。同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感染,缓解疼痛。必要时,需进行根管治疗治疗,通过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填充根管和牙齿内部的空腔,防止细菌再次侵入。如果根管治疗无效或牙齿已经严重受损,必要时需要拔牙。
5.牙周炎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而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有害物质,刺激牙周组织,导致炎症和疼痛。
患者应勤刷牙、漱口,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然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药物来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可以通过洗牙和龈下刮治术清除牙石和细菌代谢产物。对于中、重度牙周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牙龈翻瓣手术、牙周组织再生手术等。
治疗期间,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复诊时间进行治疗和复查。同时,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用药期间,还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有不适,如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