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反射区主要分为肾上腺反射区、肾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膀胱反射区、脾反射区、胃反射区、十二指肠反射区、肝反射区、胆反射区、心反射区等。
1.肾上腺反射区
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底,具有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缓解压力等作用。
2.肾反射区
肾反射区位于双脚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体处,可以补肾填精,壮阳,温经通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等,对于阳痿、肾虚、泌尿系统疾病等有一定疗效。
3.输尿管反射区
输尿管反射区位于双足底自肾脏反射区斜向内下方至膀胱反射区成一弧线的条状区域,能够促进尿液排泄,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等。
4.膀胱反射区
膀胱反射区位于双足内侧弓上,内踝前下方,双脚内侧舟骨下方凹陷处,可以清热利湿,利尿通淋,对于尿路感染、尿频、尿急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5.脾反射区
脾反射区位于双足底第4、5跖骨体之间,离第4、5跖骨底部向远心端约1拇指宽幅度所形成的区域,能够健脾化湿,统摄血液,对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寒湿困脾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6.胃反射区
胃反射区位于双脚掌第1跖趾关节后方约1横指宽处,相当于胃脘部位,可以和胃降逆,消食导滞,对于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7.十二指肠反射区
十二指肠反射区位于双足底第1跖骨基底部偏内侧,与胃反射区相邻,可以辅助消化,缓解十二指肠炎症等。
8.肝反射区
肝反射区位于右足底第4、5跖骨体之间,距离第4、5跖骨头以拇指宽近心端所形成的区域,能够疏肝利胆,平肝潜阳,清热解毒,补益肝血,对于肝阳上亢、肝郁气滞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9.胆反射区
胆反射区位于右脚底第4、5跖骨之间,肺部反射区的下方及右方,可以促进胆汁分泌,预防和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等。
10.心反射区
心反射区位于左足底第4、5跖骨体之间,距离第4、5跖骨头一拇指宽近心端所形成的区域,能够补气、养心、生血,对于休克、失眠、盗汗、心脏病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除了上述反射区外,脚底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反射区,如大脑、小肠、大肠、盲肠(阑尾)、肛门、肺、气管、食管、横膈膜等。这些反射区分别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相对应,通过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调整相应器官的功能状态,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