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目眩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感冒、耳石症、高血压、脑梗死等因素有关系,根据这些原因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措施,疾病详情及治疗方式如下:
1、不良生活方式
过度劳累、长时间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导致身体缺氧或疲劳过度,可引起头晕目眩。
这种情况多为一过性的,无需过度担心,通过适当休息、增加睡眠时间后可逐渐缓解。
2、感冒
当因为受凉等因素发生感冒时,由于机体代谢加快导致缺氧,加之发热导致脑部血管扩张,可表现为头晕目眩。
建议患者适当休息,多饮水,可遵医嘱选择抗感冒的药物治疗,比如四季感冒胶囊、复方氨酚烷胺片以及氨咖黄敏胶囊等。随着感冒病情得到控制,头晕和目眩的症状通常会逐渐改善。
3、耳石症
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受到刺激时,可表现出头晕目眩的症状,时间比较短暂,多数发生于突然体位变化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耳石复位进行治疗。
4、高血压
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由于脑部血流灌注量增加,导致颅内压升高,可表现为头晕目眩。
患者平时应注意健康饮食,控制钠盐的摄入,避免熬夜和情绪紧张。其次,还需遵医嘱选择降压药物治疗,以控制血压稳定,缓解不适症状,常用药物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以及缬沙坦等。
5、脑梗死
脑梗死患者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缺氧,容易发生头晕目眩的症状,还可伴随肢体麻木、失语等表现。
一旦确诊为脑梗死,需要积极进行降颅内压、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胞磷胆碱、甲钴胺或尿激酶等。对于梗死面积较大者,还可给予手术治疗,比如开颅减压术、部分脑组织切除术等。
建议出现头晕目眩症状后及时去医院检查,查明原因后积极治疗,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