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在临床上以腋窝温度为准,平均体温值在36~37摄氏度之间,体温为37.3~38摄氏度则考虑是低烧。而体温37.2℃处于临界值,严格意义上不算低热,其感觉身体燥热可能与高温环境、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肺结核等因素有关。
1.高温环境
长时间处于温度比较高以及不通气的环境中,可能会引起身体温度会有所上升,可能出现低热37.2摄氏度、感觉身体燥热的反应,可在有风扇或空调的环境下降温。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其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短期摄入过量的碘、垂体TSH腺瘤等因素有关。此外,家族遗传、悲伤等因素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常伴有低热,体温在37.2摄氏度左右,同时出现身体燥热、体重下降、多汗、肌无力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甲状腺药物,如甲酰胺咪唑、丙硫氧噻吩,给予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保护心功能,如盐酸普萘洛尔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等,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饮食可选择肉类、奶类、蛋类等优质蛋白,建议每日饮水量在2000ml~3000ml以补充出汗、腹泻等所丢失的水分。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等。
3.肺结核
其主要与肺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有关。此外,免疫功能低下、滥用药物和酒精等因素可能诱发肺结核。其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间断或午后持续低热、体温在37.2摄氏度左右、感觉身体燥热、月经不调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盐酸乙胺丁醇片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若是咯血,应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如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若是大咯血治疗无效者、结核性脓胸者等可进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与他人接触,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护住口鼻,若去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避免传染,还需遵医嘱按时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