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便秘分为肠胃积热型、气机郁滞型、阴寒积滞型、气虚型、血虚型、阴虚型、阳虚型等多种证型,通过辨证论治来进行调理和治疗。
1.肠胃积热型
肠胃积热型多因过食辛辣厚味、饮酒等导致胃肠积热,表现为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等。治疗宜清热润肠,常用麻仁丸等。
2.气机郁滞型
气机郁滞型常因情志不畅、久坐少动等引起,症状有大便不畅、欲便不得、腹胀肠鸣、胸胁满闷等。治以顺气导滞,可使用木香顺气丸等。
3.阴寒积滞型
阴寒积滞型多由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所致,可见大便艰涩、腹痛拘急、手足不温等。以温里散寒、通便导滞为法,可使用枳实导滞丸汤等。
4.气虚型
气虚型多因久病、年老体弱等致脾气虚弱,表现为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便后乏力等。治疗重在益气润肠,常用麻仁润肠丸等。
5.血虚型
血虚型常因失血、贫血等引起,主要有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等症状。以养血润燥为治则,可使用润肠丸等方剂。
6.阴虚型
阴虚型多由热病后或久病伤阴导致,常见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潮热盗汗等。宜滋阴通便,常以清宁丸等进行治疗。
7.阳虚型
多见于老年人或久病者,表现为大便干或不干但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等。以温阳通便为主要治法,可使用补脾益肠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