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可能是经期少量经血回流、盆腔炎、异位妊娠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经期少量经血回流
主要是因为盆腔的位置比较低,在月经期间腹部受凉导致少量的经血逆向流动,可能会流入盆腔中,出现腹部不舒服的症状。
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治疗措施,随着经血量逐渐减少消失盆腔积液的症状也会有所改善,平时可以通过热毛巾热敷腹部促进积液的吸收。
2、盆腔炎
可能是因为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引起致病菌入侵机体,刺激局部的盆腔黏膜组织导致较多的细胞液渗出积聚于盆腔内不能吸收。
盆腔炎的患者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控制致病菌对盆腔部位产生的刺激,以此减轻盆腔积液的情况。
3、异位妊娠
如果患者患有异位妊娠,胚胎在输卵管部位生长发育,随着胚胎的体积的增长当生长的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可能会引起输卵管发生破裂出血,大量的血液积聚于患者的直肠子宫陷凹还可能会波及到盆腔部位。
发生异位妊娠的患者可以在医学专家的建议以及操作下进行输卵管切除术治疗,从根源处控制出血,减轻盆腔积液的现象。
除上述相对常见的原因以外,还可能是黄体破裂、盆腔腹膜结核、盆腔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患者出现盆腔积液。
盆腔积液是不是会自动消失,与患者的具体病因有关需要进一步分析。
如果患者是因为卵泡破裂、经血逆流等原因引起的生理性的盆腔积液,一般情况下积液的量相对较少,若患者没有出现其他临床不舒服的症状,通常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自行吸收,不用过于担心。如果患者的盆腔积液是因为疾病因素引起的异常变化,且患者体内积液的量较多,此时的机体难以自行吸收,需要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改善。
建议盆腔积液的患者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原因,确诊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平时注意隐私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