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出血有可能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炎、宫颈息肉、宫颈癌等疾病引起,治疗措施如下:
1.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由于雌激素刺激,导致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到宫颈管外口,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在性交和进行妇科检查时或可引起接触性出血。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无需治疗,当雌激素水平回落时可自行恢复,但异位面积较大症状明显的女性也可利用电灼法、冷冻法、激光治疗等方法治疗。
2.宫颈炎
宫颈炎主要是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患者宫颈受病原体刺激充血水肿,在性交、检查时也可形成接触性出血。
患者治疗时需选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抑制病原体繁殖并控制炎症,并发息肉的患者则需进行息肉摘除术。此外,如果患者频发接触性出血或药物治疗无效,可采取激光、冷冻、微波等物理疗法。
3.宫颈息肉
宫颈息肉主要是慢性炎症刺激、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引起,性生活可能刺激息肉引起出血,形成接触性出血。
患者发现宫颈息肉后即需进行息肉摘除术、宫颈锥切术、宫腔镜下电切术切除息肉,息肉较大的患者在摘除息肉后可用电灼、微波、激光等物理方法处理息肉根部,避免组织开裂引起出血。
4.宫颈癌
宫颈癌大多与HPV病毒感染有关,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性伴侣多会增加感染的几率,患者在早期即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
宫颈癌早期需进行手术切除癌变组织,中晚期则需联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式杀灭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