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般是指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组织细胞中,当这些组织发生病变时,谷丙转氨酶数值会出现升高情况,谷丙转氨酶70U/L可能是由病毒性肝炎、心肌病、药物性肝炎等因素导致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于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病毒入侵到人体,导致肝脏受损引起炎症,肝脏受损后肝细胞内的谷丙转氨酶被释放到血液中,肝功能检查时谷丙转氨酶数值为70U/L,病毒性肝炎患者会出现低热、食欲下降、全身乏力等症状。
病毒性肝炎需要使用抗病毒药进行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直接抗病毒药,如索磷布韦、格卡瑞韦等;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需使用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可以使用干扰素。除了抗病毒药物还可以使用水飞蓟、多烯磷脂酰胆酸等药物抗氧化、预防肝纤维化。病毒性肝炎症状加重、肝硬化等情况,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2.心肌病
心肌炎可能是由遗传、病毒感染、中毒、内分泌疾病、肌肉疾病、淀粉样变等因素导致心脏受损,心脏受损心脏组织细胞内的谷丙转氨酶被释放入血液内,导致谷丙转氨数值异常,升高到70U/L。心肌病患者会出现胸痛、心悸、乏力等症状。
心肌病需遵医嘱用药,使用地高辛、左西孟旦等正性肌力药改善症状,提高运动耐量;使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药物改善胸闷、水肿等症状;输注血浆或血液进行净化治疗;使用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药物扩张血管、改善心室重塑、延缓心衰;心肌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心肌肥厚、终末期心肌病等情况的患者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3.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是由于药物本身或是其代谢产物损伤肝细胞,肝细胞损伤后释放出细胞内的谷丙转氨酶,检查肝功能时谷丙转氨酶数值出现异常,升高至70U/L,药物性肝炎患者会出现发热、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
药物性肝炎患者需要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停药后症状未明显缓解的患者可以使用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减少肝细胞损伤、防止胆汁淤积;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等药物抗炎、保肝;如果患者出现肝衰竭现象可以通过肝移植手术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