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包括疼痛、身高变矮、脊柱弯曲、骨折等,治疗方法包括营养支持、药物治疗、运动等。
一.症状
1.疼痛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骨骼疼痛,尤其在背部、腰部、臀部和腿部。这种疼痛通常在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可能会有所缓解。
2.身高变矮随着骨质疏松的进展,椎骨可能会压缩,导致身高变矮。这是因为椎骨之间的椎间盘变薄,椎骨高度降低。
3.脊柱弯曲严重的骨质疏松可能导致脊柱弯曲,称为脊柱侧凸或脊柱后凸。这会影响身体的外观和姿势。
4.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骨折。轻微的外力或跌倒就可能导致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腕部、脊柱、髋部和肋骨。
二.治疗
1.营养支持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乳制品、鱼类、豆制品、绿叶蔬菜等。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较为重要,可以通过晒太阳或补充剂来获取。
2.药物治疗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鲑鱼降钙素等,可以减缓骨丢失,增加骨密度。但需遵医嘱用药。
3.运动适当的负重运动,如散步、跑步、举重等,可以刺激骨骼生长,提高骨密度。同时,运动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