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1.药物治疗
遵医嘱选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双磷酸盐等,可缓解疼痛,增加骨密度,预防骨折进一步加重。镇痛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疼痛。
2.物理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可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电磁场治疗可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3.手术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向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增强椎体的稳定性,缓解疼痛。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可更好地缓解疼痛。开放手术适用于骨折严重、不稳定或存在神经症状的患者。
4.康复治疗
运动治疗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骨密度。热敷、冷敷、按摩等,可缓解疼痛,促进康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适当晒太阳,避免跌倒等。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绝经后妇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等,应提前进行预防,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