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低血压高的中药主要有天麻、钩藤、杜仲、夏枯草、罗布麻等,需辨证论治,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同时需注意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调节。
1.天麻
味甘,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具有镇静、抗惊厥、降血压等作用。
2.钩藤
味甘,性微寒,归肝、心包经。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钩藤具有降压、镇静、抗惊厥等作用。
3.杜仲
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杜仲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炎、抗菌等作用。
4.夏枯草
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高血压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具有降压、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5.罗布麻
味甘、微苦,性凉,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清热,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高血压,神经衰弱,肾炎浮肿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罗布麻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等作用。
中药治疗低血压高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于低血压高的患者,除了中药治疗外,还需要注意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