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出现黏膜出血、出血不止、易发生紫癜、消化道出血、月经量增多等危害。
1.黏膜出血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最直接的危害是使血液中的抗体减少,导致自身抗体攻击自身血小板,从而缩短血小板的寿命,改变其功能,引起身体出血。常见的是黏膜出血,如牙龈渗血、鼻腔出血等。
2.出血不止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血小板栓难以聚集,难以堵住破裂口,从而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大大降低血液的凝血作用。
3.易发生紫癜
血小板减少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紫癜。这主要是因为长时间血小板减少会影响身体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尤其是比较松弛的部位,如眼睛周围、颈部和下肢,出现紫斑和肿痛感,这些都是紫癜的常见表现。
4.消化道出血
长时间血小板减少且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常见的是胃肠道大量出血,患者会出现咯血、吐血的情况,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5.月经量增多
血小板减少时,女性可能会诱发月经量过多或宫血等情况,严重者会使女性身体缺水,引起头晕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