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局部经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而出现的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其主要症状有皮肤损害、黏膜损害、骨关节损害、其他症状等。
1.皮肤损害
为二期梅毒的主要表现,其发生率在90%以上。可表现为斑疹、丘疹、脓疱、蛎壳状疹等,分布广泛,对称,不痛不痒,通常持续数周可自行消退。掌跖部可出现暗红色斑疹或丘疹,呈铜红色,具有特征性。此外,还可出现扁平湿疣,为二期梅毒的特异性表现,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等部位,表现为扁平丘疹,表面潮湿、糜烂,有渗出物,呈乳头状或菜花状。
2.黏膜损害
约80%的患者可出现黏膜损害,表现为口腔、咽、喉、生殖器等部位的黏膜红斑、糜烂,表面可有渗出物。
3.骨关节损害
约5%的患者可出现骨关节损害,表现为骨膜炎、关节炎、骨髓炎等,可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4.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二期梅毒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如果有过梅毒感染史,或有不洁性行为,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二期梅毒具有传染性,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同时性伴侣也应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