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即切脉,中医下午不切脉与人体气机、饮食活动、医者精力、环境因素、患者状态等原因有关。
1.人体气机
早晨,随着阳气的升发,人体气机开始活跃,气血运行逐渐旺盛,此时脉象更能清晰地反映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而下午,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气机相对平稳,脉象可能变得不明显或不易于辨识。
2.饮食活动
下午时分,人们一般已经进食并进行一定的活动,会对气血运行产生影响。进食后,脾胃需要运化食物,气血会相对集中于脾胃,导致脉象可能发生变化;而活动则会使气血趋于体表,脉象可能显得浮大,会掩盖脉象中原本存在的病理信息,使得诊断变得困难。
3.医者精力
中医脉诊需要医者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下午时分,医者经过一上午的工作,精力可能有所下降,会影响其对脉象的准确感知和判断。相比之下,上午医者精力充沛,更能专注于脉诊,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环境因素
下午时分,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可能发生变化,也会对人体气血运行产生影响,进而干扰脉象。例如,在高温环境下,人体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脉象可能显得浮大;而在低温环境下,人体阳气内敛,脉象可能变得沉细,会影响切脉的准确性。
5.患者状态
下午时分,患者可能因工作、生活等原因处于疲劳或紧张状态,也会影响脉象的表现。在疲劳、紧张状态下,脉象可能变得弦紧或细弱,干扰医者对病情判断。因此,选择患者状态相对稳定的上午进行诊脉,更有利于提高诊断效果。
需要注意,切脉前,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等,以免气血运行加快,影响脉象的真实性。切脉时,患者应放松手臂肌肉,避免紧张或僵硬,以便医者能够顺利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