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上速是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因折返激动所致的心律失常,简称“室上速”,它的发生机制是: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按一定顺序和时间依次下传至心房和心室,从而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和收缩。如果在某些情况下,心房或心室的激动起源异常或激动传导异常,就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室上速的心电图特征包括:
1.P波消失:在正常情况下,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在室上速中,由于心房激动频率过快,P波被掩盖或融合在QRS波群中,导致P波无法识别。
2.QRS波群形态正常:室上速的激动起源于心房或房室结,激动能够下传至心室,因此QRS波群形态通常是正常的。
3.心室率快速而规则:室上速的心室率通常在150-250次/分之间,节律规则,这是由于折返激动的频率较快所致。
4.ST-T段改变:由于心室率较快,心脏的舒张期缩短,心肌供血不足,可能会导致ST-T段改变。
室上速的治疗方法包括:
1.刺激迷走神经:通过按摩颈动脉窦、按压眼球等方法刺激迷走神经,可终止室上速的发作。
2.药物治疗:使用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等药物可减慢心室率,终止室上速的发作。
3.直流电复律:如果室上速持续时间较长,药物治疗无效,可采用直流电复律,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4.射频消融术:对于反复发作的室上速,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可采用射频消融术,破坏折返环路,根治室上速。
室上速的预防方法包括: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保持充足的睡眠。
2.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原发病,可减少室上速的发生。
3.避免诱因:避免使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阿托品、肾上腺素等;避免剧烈运动、突然改变体位等。
对于室上速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因,预防室上速的发作。如果室上速发作频繁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