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主要包括11种类型,包括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压迫性荨麻疹、血清病性荨麻疹、自身免疫性荨麻疹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1.急性荨麻疹:起病急,皮肤突发瘙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一般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逐渐消失,但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起彼伏,不断发生,1~2天后即可停止发生。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部分患者可累及胃肠道,导致黏膜水肿,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2.慢性荨麻疹: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有的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大多数患者找不到病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
3.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荨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同时存在。
4.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12小时。表现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肿胀,发作时可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和轻度白细胞计数增多。局部大范围肿胀似血管性水肿,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皮损发生前可有24小时潜伏期。
5.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风团在受刺激后数分钟即出现,直径为2~3mm周围有红晕,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自觉剧痒,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疹。偶伴发乙酰胆碱的全身反应,如流涎、头痛、脉缓、瞳孔缩小及痉挛性腹痛、腹泻等。
6.寒冷性荨麻疹: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较为常见,为冷球蛋白或冷纤维蛋白原所致。后者为物理性荨麻疹中最常见,可见于任何年龄突然发病。皮肤在暴露于冷风、冷水等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可持续30~60分钟,保暖后缓解。
7.日光性荨麻疹:皮肤暴露在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1~2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等症状。
8.压迫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后4~6小时,局部发生肿胀,持续8~12小时。此种情况见于较重和面积较大的患者。
9.血清病性荨麻疹:是由于药物(青霉素、痢特灵等)、疫苗或异体血等引起。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多。患者首先出现周身皮肤瘙痒,搔抓后出现红色风团,不久风团融合成片。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腹痛、腹泻等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窒息、过敏性休克等症状。
10.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包括物理性荨麻疹、延迟性皮肤划痕症、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及胆碱能性荨麻疹四种特殊类型。患者自身血清可检测到自身抗体。
11.其他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包括感染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肾上腺素能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等。
需要注意的是,荨麻疹的种类繁多,病因复杂,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类型的荨麻疹。对于荨麻疹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