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临床分期包括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和慢性期,各期表现不同。
1.临床前期
一眼或双眼眼压升高,但尚未出现青光眼的临床症状。此期患者可能有眼部急性发作的诱因,如情绪激动、黑暗环境、长时间阅读等。
2.先兆期
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出现,突感雾视、虹视,患侧额部疼痛,可伴同侧鼻根部酸胀。发作时眼部充血、角膜水肿,瞳孔轻度扩大,眼压升高。
3.急性发作期
表现为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减退,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眼部检查可见角膜水肿、上皮混浊,前房极浅,周边部虹膜与小梁组织相贴,瞳孔呈竖椭圆形扩大,眼压明显升高。
4.间歇期
急性发作停止后,房角重新开放或部分开放,小梁网功能恢复,眼压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在小梁网有明显的狭窄和粘连时,眼压仍可高于正常。
5.慢性期
急性大发作后,未经适当治疗,房角粘连广泛,小梁网功能已遭受严重损害,眼压中度升高,眼底出现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