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病,病因尚未明确,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多起病隐匿,缺少典型症状,长期高血压会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发病风险,还可导致眼底病变,引起失明。高血压需改善生活行为,控制血压标准个体化,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即可确诊为高血压。以下是关于高血压的一些重要信息:
1.高血压的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2.高血压的症状: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起病隐匿,缺少典型的症状。
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耳鸣、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视物模糊等。
3.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会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的发病风险。
长期高血压还可导致眼底病变,引起失明。
4.高血压的治疗:
改善生活行为
减轻体重
减少钠盐摄入
补充钙和钾盐
减少脂肪摄入
增加运动
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
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5.高血压的预防:
坚持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体操等形式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以30到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
戒烟限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刺激心脏和血管,使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合理饮食:应减少钠盐、饱和脂肪、胆固醇摄入,增加钾摄入。
心理平衡: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如长期焦虑、抑郁等。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改善生活行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