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体征包括:
症状:
肺、心功能代偿期: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逐渐出现乏力、呼吸困难。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头痛、头胀、烦躁、幻觉、精神错乱等,PaO2降低,PaCO2升高。
心力衰竭:气喘、心悸、少尿、紫绀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等。
体征:
发绀:口唇、指甲下及口腔黏膜处出现青紫色。
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
心脏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
剑突下心脏搏动:心底部第二心音亢进,肺动脉高压。
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肝大:压痛:肝淤血。
下肢水肿:可有下肢水肿。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那么,肺源性心脏病症状体征是什么呢?
症状:
肺、心功能代偿期:患者都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体检示明显肺气肿体征,包括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度清音、肝浊音上界下降、心浊音界缩小,甚至消失。听诊呼吸音普遍降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及干、湿啰音。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患者出现头痛、头胀、烦躁不安、语言障碍,并有幻觉、精神错乱、抽搐或震颤等肺性脑病表现。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多发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因此常合并有呼吸衰竭,患者出现气喘、心悸、少尿、紫绀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右心衰竭症状。体检示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心前区可闻奔马律或有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引起的收缩期杂音,杂音可随病情好转而消失。肝肿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及腹水,少数患者可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竭。
体征:
发绀:口唇、指甲下及口腔黏膜处出现青紫色。
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称为桶状胸。
心脏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
剑突下心脏搏动:心底部第二心音亢进,提示有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出现心脏搏动,多提示有右心肥厚、扩大。
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
肝大:压痛:肝肿大伴压痛,常提示肝淤血。
下肢水肿:可有下肢水肿。
温馨提示: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感染。同时,应戒烟戒酒,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