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乏力等,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治疗贫血首先要明确病因。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贫血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
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增生不良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三类。
贫血的症状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贫血发生的速度、循环血量有无改变、患者的年龄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等。一般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乏力、易倦、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等。部分患者可有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发生贫血性心脏病。长期贫血,还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
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是针对贫血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月经过多引起的缺铁性贫血,需要治疗月经过多的原发病;再如巨幼细胞性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即可。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贫血的症状进行治疗,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严重的贫血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贫血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疾病都可能导致贫血,因此,治疗贫血首先要明确病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常规,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贫血的危害更大,需要更加重视。孕妇贫血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儿童贫血可能影响智力和身体发育,老年人贫血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这些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贫血。
总之,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特殊人群应更加注意贫血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