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灌肠需注意选择合适方法、掌握温度速度、控制灌肠液量、密切观察病情、做好肠道准备、保护患者隐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孩子灌肠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灌肠方法:
保留灌肠:常用于镇静、催眠及应用肠道杀菌剂等。
不保留灌肠:即大量不保留灌肠,可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2.掌握灌肠的温度和速度:
温度:一般为39℃~41℃,降温时用低于体温的生理盐水,中暑用4℃的生理盐水。
速度:成人每分钟60~10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
3.注意灌肠液的量:
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ml,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钠潴留患者禁用生理盐水灌肠;肝昏迷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
4.密切观察病情:
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
观察灌肠后排便的情况,记录灌肠液的量、颜色、性质等。
5.做好肠道准备:
灌肠前嘱患者排便,必要时可给予灌肠。
肠道手术前,应做好肠道清洁准备,遵医嘱给予灌肠液。
6.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在进行灌肠操作时,应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暴露患者的身体。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与患者沟通,给予安慰和鼓励。
7.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灌肠前应洗手,灌肠时应使用无菌器械和灌肠液。
肛管应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8.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灌肠后应尽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总之,孩子灌肠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应密切配合医生,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确保灌肠的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