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也可因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其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或灼热感、下腹或腰骶部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等。检查方法包括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等。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性生活,定期复查。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老年人也偶见本病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发现慢性宫颈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据统计,已婚妇女约半数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炎。慢性宫颈炎可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也可为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与急性宫颈炎相似。接下来将从慢性宫颈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这几个方面为你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病因
1.机械性刺激或损伤
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
性生活过于频繁,也可能导致宫颈损伤,从而引发炎症。
2.病原体感染
最常见的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及厌氧菌。
此外,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感染也可引起慢性宫颈炎。
3.阴道菌群紊乱
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相互制约,维持着阴道内的生态平衡。
如果阴道菌群发生紊乱,优势菌减少,其他细菌过度生长,就可能导致炎症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1.阴道分泌物增多
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会明显增多,通常为黏稠的黏液或脓性黏液。
分泌物有时可带有血丝或少量血液,在性交后、排便后或阴道检查后可能会加重。
2.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由于分泌物的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这种症状在月经期、性交后或排便时可能会更加明显。
3.下腹或腰骶部疼痛
炎症可能会扩散到盆腔,引起下腹或腰骶部疼痛。
这种疼痛在月经、性交或排便时可能会加重。
4.尿频、尿急、尿痛
如果炎症波及到泌尿系统,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三、检查
1.妇科检查
医生会通过观察宫颈的大小、形状、颜色以及有无出血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宫颈炎。
同时,医生还会检查宫颈是否有赘生物、息肉等病变。
2.阴道分泌物检查
用于检测阴道内的病原体,如滴虫、霉菌、细菌等。
这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3.宫颈细胞学检查
即宫颈涂片,是目前宫颈癌筛查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对宫颈细胞的观察,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
4.其他检查
如超声检查、病原体培养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
四、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
1.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如阴道栓剂、洗剂等。
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
2.物理治疗
包括激光治疗、冷冻治疗、微波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破坏病变组织,促进愈合。
3.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如宫颈息肉、宫颈肥大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宫颈锥切术、leep刀等。
4.治疗后的随访
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治疗后都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确保病情得到彻底治愈。
六、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病情加重。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
3.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4.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炎症。
总之,慢性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炎症加重,甚至引发宫颈癌等严重后果。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以预防慢性宫颈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