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C群流脑多糖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
小孩需要接种哪些疫苗?
为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国家制定了免疫规划,规定了儿童必须接种的疫苗种类和剂次。根据疫苗的预防疾病种类,可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以下是不同年龄段儿童需要接种的疫苗:
1.卡介苗:主要用于预防结核病,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2.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3剂次。
3.脊灰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有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和脊灰灭活疫苗(IPV)两种,一般在2个月龄、3个月龄、4个月龄和4周岁时分别接种4剂次。
4.百白破疫苗: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一般在3个月龄、4个月龄、5个月龄和18个月至24个月龄时分别接种4剂次。
5.白破疫苗:用于预防白喉和破伤风,一般在6周岁时接种1剂次。
6.麻腮风疫苗:可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一般在8月龄和18至24个月龄时分别接种2剂次。
7.A群流脑多糖疫苗:预防A群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流脑,一般在6至18个月龄时接种2剂次。
8.A+C群流脑多糖疫苗:预防A+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流脑,一般在3周岁和6周岁时各接种1剂次。
9.乙脑减毒活疫苗:预防乙脑病毒引起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一般在8月龄和2周岁时各接种1剂次。
10.甲肝减毒活疫苗:预防甲肝病毒引起的甲型肝炎,一般在18月龄时接种1剂次。
此外,还有一些疫苗可以根据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和个人情况进行选择接种,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家长可以根据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和孩子的健康状况,咨询预防接种门诊的医生,选择适合孩子的疫苗进行接种。
需要注意的是,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并不是接种了疫苗就一定能预防相应的传染病。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疫苗的质量、接种的时间和方法、个体的免疫状况等。因此,家长在带孩子接种疫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照免疫规划的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不要漏种或提前接种。
2.接种前要如实告知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有无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有无过敏史等。
3.接种后要在接种门诊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再离开。
4.接种后要注意孩子的休息和饮食,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5.要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保存和运输疫苗,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疫苗接种是保护孩子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疫苗接种,按时带孩子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