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慢性咽炎主要分为阴虚火旺证、肺脾气虚证、痰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四种证型,治疗分别采用滋阴清热、补益肺脾、清热化痰、疏肝理气等治法。
中医将慢性咽炎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1.阴虚火旺证:
主症:咽干不适,灼热疼痛,午后症状加重,或有咽部异物感,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五心烦热,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利咽。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麦冬、玄参、天花粉等。
2.肺脾气虚证:
主症:咽部不适,干燥微痛,有异物感,或咽痒咳嗽,痰白而粘,咯吐不爽,易恶心,平素神疲乏力,语声低微,自汗,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脾,清利咽喉。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扁豆、砂仁、桔梗、甘草等。
3.痰热蕴结证:
主症:咽部不适,疼痛明显,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口渴喜饮,咳嗽,痰黄粘稠,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散结利咽。
推荐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常用药物有黄芩、瓜蒌、贝母、陈皮、杏仁、枳实、茯苓、胆南星、制半夏等。
4.肝郁气滞证:
主症:咽部异物感,或如梅核梗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情志不畅时加重,平素多愁善感,胸闷胁胀,嗳气呃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利咽。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枳壳、陈皮、香附、郁金、川楝子、青皮、薄荷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疾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因此在使用上述方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慢性咽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过度用嗓,避免吸烟和饮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当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