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状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还可能伴有其他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乙状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乙状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这些症状可能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是对慢性乙状结肠炎症状的具体分析:
1.腹泻:这是慢性乙状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轻者每天排便2-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重者排便次数频繁,可多达10余次,甚至出现大便失禁。粪便常带有黏液、脓血,甚至血液。
2.黏液脓血便:这是由于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分泌大量黏液,与血液混合后排出体外所致。黏液脓血便的出现,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3.腹痛:腹痛的部位多在左下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伴有腹胀、肠鸣亢进等症状。排便后腹痛可缓解或减轻。
4.里急后重:这是指患者感到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总想再排便,但又无法排出更多粪便的症状。
5.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瘦、贫血、发热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每个患者都会出现,且症状的轻重和持续时间也因人而异。此外,慢性乙状结肠炎还可能并发肠梗阻、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慢性乙状结肠炎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结肠镜、粪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心理治疗等。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此外,对于长期患有慢性乙状结肠炎的患者,尤其是出现严重症状或并发症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病变。同时,患者的家属也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总之,慢性乙状结肠炎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