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20-40岁人群,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还可能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肠镜及黏膜活检结果,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预后因人而异。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
好发人群:
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20-40岁的人群。
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
症状:
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最主要的症状,常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
其他症状: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检查:
血液检查:可了解是否有贫血、炎症等情况。
粪便检查:常可见红细胞、白细胞。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可以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
影像学检查:如X线钡剂灌肠、腹部超声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及黏膜活检结果,可明确诊断。
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给予高营养、少渣饮食。
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预后:
溃疡性结肠炎的预后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甚至发生癌变。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需要注意的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等,也有助于病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