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常见症状有疲劳和乏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疼痛、尿液加深、黄疸等,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
一.症状
1.疲劳和乏力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身体无法有效代谢和产生能量,导致持续的疲劳感,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
2.食欲不振乙肝可能导致患者对食物失去兴趣,出现厌食或恶心感。这是因为肝脏负责产生胆汁,帮助消化脂肪,肝功能受损会影响这一过程。
3.腹部不适或疼痛患者可能会感到右上腹(肝脏所在区域)隐痛或不适,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这种不适感可能加剧。
4.尿液加深乙肝患者尿液可能呈现深黄色或茶色,这是因为肝脏无法有效过滤血液中的胆红素,导致其在尿液中排出增加。
5.黄疸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白眼珠)及粘膜发黄,这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所致,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的产物,通常由肝脏处理并排出体外。
二.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肝脏恢复;均衡饮食,减少油腻、辛辣食物摄入,如肥肉、辣椒等,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西兰花、猕猴桃等;定期检查肝功能和病毒载量,以监测病情变化。
2.药物治疗患者应遵医嘱用药治疗,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伤,是乙肝治疗的核心。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辅助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