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母婴和破损的皮肤、黏膜等途径传播,一般的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
1.血液传播:
输血、血液制品: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可能感染乙肝。
共用注射器、针头:共用注射器进行静脉吸毒,或在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注射、纹身等操作,可能感染乙肝。
其他: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微小创口的物品,也有感染乙肝的风险。
2.性传播:乙肝病毒可存在于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性接触可能传播乙肝。
3.母婴传播:
分娩时传播: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围生期传播:新生儿在出生后密切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唾液、汗液、血液等,也可能感染乙肝。
母乳喂养传播: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4.其他传播途径:
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乙肝病毒阳性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感染乙肝。
医源性传播:在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拔牙、内镜检查等操作,可能感染乙肝。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但一般的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握手、拥抱、咳嗽、喷嚏等,不会传播乙肝。对于乙肝患者,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传播,如避免血液暴露、使用安全套、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属、医务人员等,应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以预防感染。如果对乙肝的传播途径或其他相关问题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