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发炎可能是毛囊炎、脂溢性皮炎以及丹毒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病因采取不同的措施深层消炎。
1、毛囊炎
人体皮肤存在大量病原菌,如果脸部皮肤、毛囊受到损伤或者毛囊局部发生瘀堵,细菌可进入皮肤内部,感染毛囊,从而发生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出现脸部发痒、疼痛,伴随丘疹、脓疱、流脓等症状。
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菌洗剂,如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皮肤,注意不要长时间浸泡,以免损害皮肤。细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等治疗,帮助减轻炎症反应,如果症状加重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药,如头孢呋辛酯片、头孢羟氨苄胶囊等;真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治疗,如果症状加重可遵医嘱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毛囊炎持续发展,形成更大的疖或者痈,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切开病灶,引流脓液。
平时注意不要随便抓挠、挤捏脓疱,可用热毛巾敷在患处,有助于毛囊炎的消退。
2、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患者可感觉脸上、头皮等处出现红斑性皮疹,表面有鳞屑或者脱皮,有时伴有瘙痒。
脸上炎症较轻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氟轻松维B6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如果治疗无效,可遵医嘱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治疗,如果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克霉唑乳膏等治疗。患者除了使用外用药物,还需要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口服药,比如脸上瘙痒严重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盐酸异丙嗪片、氯雷他定片等,如果局部并发细菌感染,可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如四环素片、罗红霉素分散片等减轻炎症反应。
平时注意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的休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丹毒
丹毒是比较常见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主要由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患者可感觉脸上出现红斑、脸部发热、疼痛等症状。
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青霉素,如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进行治疗,如果青霉素过敏,可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环酯红霉素片、罗红霉素片等,还需要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盐酸金霉素软膏等。
平时注意多休息,坚持用药,才能有效抑制细菌发展,早日恢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