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高症罹患风险高是怎么回事

管理员 2025-06-29 13:08:45 1

妊高症就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组疾病。妊高症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等。如果孕妇检查出妊高症罹患风险高,则意味着患上述疾病的可能性非常大。

妊高症罹患风险高主要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前期曾经有子痫病史,那么怀孕后如果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妊高症的患病几率也会变大。第二,如果是高龄孕妇的话,由于年纪比较大,血压容易上升,患妊高症的概率也变大。第三,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饮食不注意导致营养不良的话,也会使得妊高症的患病几率增加。第四,如果孕妇本身就有基础病或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慢性肾炎的话,那么妊高症的罹患风险就会比较高。除了这些情况之外,如果孕妇是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两次怀孕间隔超过10年的话,孕妇患妊高症的几率也会比较大。

妊高症对孕妇来说是一系列非常危险的疾病,可能会损害孕妇的脑部、心脏、肝脏、肾脏和眼睛,还可能使得胎儿生长受限,出现胎儿窘迫、胎盘早剥,一定要尽早干预,及时治疗和预防。 

点赞
相关资源

怀孕妊高症有什么症状? 2025-06-29

怀孕的时候有妊高症比较常见的就是血压升高,而且会有一些水肿的症状。血压较高可以在常规检查中筛选,怀孕期水肿要注意高血压的发生,观察是否有蛋白尿。重度高血压可能会发展成癫痫,还有可能会出现头痛、肝肾功能异常,复发的时候可能会有痉挛。高血压还有可能会引发女性患


产后妊高症多久才能恢复? 2025-06-29

妊高症其实就是指妊娠期的高血压,一般妊娠期高血压在生完孩子以后,大部分女性血压会在生产后的12个星期左右恢复到正常,也有少部分的人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的高血压。需要终身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当收缩压大于等于150的时候,舒张压大于等于100时需要进行降压治疗。产后仍然需


产后妊高症多长时间恢复正常? 2025-06-29

而产后妊高症的患者,一般会在12周之内恢复正常。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人,会没有办法恢复,可能会慢慢的转变成慢性高血压。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去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用药来控制血压增高,防止高血压。在产后也需要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一定要养成良好


二胎如何成功避开妊高症? 2025-06-29

如果女性第一胎的时候,有发生妊高症,目前没有怀孕,建议在备孕期间要多注意休息,饮食方面低盐、低脂、高蛋白。如果已经怀孕了,建议孕妇在妊娠期进行适当的锻炼,安排好自己的休息时间,给自己合理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再一个就是如果有了任何的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


什么是妊高症 2025-06-29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种疾病,发病率百分之8到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危害母儿的不良妊娠结局,会增加围产儿的死亡率,孕妇的孕产妇的死亡


有妊高症血压高能吃药吗 2025-06-29

孕妇血压升高时是否可以服用药物,取决于血压水平、孕期阶段、潜在并发症、个人病史和过敏史、胎儿监测等因素,需遵医嘱。 患有妊高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在血压升高时,是否可以服用药物,取决于具体情况。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1.血压水平:如果血压只是轻微升


妊高症对胎儿有影响吗 2025-06-29

妊高症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儿窘迫等不良情况。 妊高症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儿窘迫等不良情况。 胎儿生长受限:妊高症会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导致胎儿在子宫内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妊高症的胎儿都偏小吗 2025-06-29

妊高症(PIH)对胎儿的影响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孕周有关,胎儿不一定偏小,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需综合判断。 妊高症(PIH)的胎儿不一定都偏小。PIH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母


妊高症对胎儿的影响大吗 2025-06-29

妊高症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后果。 妊高症对胎儿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后果。 具体来说,妊高症会使孕妇全身小血管痉挛,导致胎盘血液灌注减少,从而影响胎儿的营养和氧气供应,可能会出现


妊高症和胎儿有关系吗 2025-06-29

妊高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有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并发症,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健康,增加早产、宫内窘迫、胎儿发育异常和出生缺陷的风险。高危人群应更密切关注孕期健康,积极预防和治疗。 妊高症和胎儿有关系吗? 妊高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