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酮是脂肪酸在肝脏内分解的产物,一般无具体表现。但是如果患者因伤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硬化等病理因素造成尿酮升高,则可出现原发疾病症状。
1、伤寒
伤寒可导致人体发热,进而使酮体酶被扰乱,造成尿酮升高。伤寒常见的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身体乏力、肌肉疼痛、厌食、身体消瘦、皮疹等。患者及早去医院进行治疗一般可以痊愈,无需过度担心。但是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会引起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体内脂肪酸会氧化生成大量血酮,血酮从肾脏渗出后会进入尿液中,造成尿酮升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身体乏力等,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头晕、嗜睡、呼气烂苹果味、尿量减少、眼球凹陷等症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危害较大,所以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治疗。
3、肝硬化
肝硬化可导致肝脏正常组织受损,进而使肝功能下降,影响酮体代谢,引起尿酮升高。肝硬化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食欲减退、腹痛、腹泻、面色黝黑、鼻腔出血、蜘蛛痣、肝掌等症状。肝硬化很难治愈,但是通过合理的治疗能够延缓病情进展。注意不能耽误治疗,以免进展为肝功能衰竭、肝癌等。
此外,急性粟粒性结核、败血症等疾病也会造成尿酮升高,具体表现需要根据疾病类型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