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别名较多,包括鼠耳、无心、清明菜、佛耳草、茸母、黄蒿、米曲、毛耳朵、一面青、黄花曲草、白芒草、日华本草、拟鼠曲草、水蒿、靶菜、黄化白艾等。
鼠曲草的产地众多,各地根据文化习俗,会给予其不同的称呼,如毛耳朵、水蒿、靶菜等。有时也会根据其形态特征及药用价值而赋予其独特的别名,如佛耳草、茸母、黄蒿等。
鼠曲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中医认为其味甘、微酸,性平,可以入肺经,具有化痰、止咳、祛风寒的功效,可以治疗咳嗽痰多、气喘、感冒风寒、蚕豆病、筋骨疼痛、白带、痈疡等症。
虽然鼠曲草的功效较多,但是个别人群可能对鼠耳草存在过敏反应,食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因此使用需谨慎。此外,鼠曲草具有独特药理作用,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还需要注意,大量食用鼠曲草可能会对视神经造成不良影响,也可能出现胃痛、恶心、口干、头昏、乏力以及大便稀薄等不适症状,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应用,以确保安全有效。若是在食用鼠曲草后出现不适症状,也应该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