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发呆不一定是疾病,有可能是生理因素所致。经常发呆考虑是低血压、抑郁症、癫痫、脑梗死等疾病所致,具体如下:
1、生理因素
患者长期熬夜、睡眠质量差、工作压力大或过度用脑等可导致脑疲劳,因此会通过发呆的方式放空大脑,缓解疲劳。另外,想事情过于专注也会出现发呆的症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自行缓解。
2、低血压
患者由于体型瘦弱、脱水、体位变化、贫血等因素可导致低血压,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表现为发呆。患者可伴随头晕、恶心、脸色苍白、视野模糊等症状。生理性低血压一般无需处理,病理性低血压在针对原发病处理后一般预后良好。
3、抑郁症
患者受到遗传、应激性生活事件刺激、脑电生理异常、酗酒等因素影响可引起抑郁症,表现为持续性情绪低落、意志活动减退、精神运动性迟滞、信息加工能力减退等,进而会导致经常发呆。患者还可伴随语言减少、语速变慢、无助无望、无精打采、性欲减退、自罪自责等症状。抑郁症患者通常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下可以恢复至病前的转态,患者应该建立起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4、癫痫
患者存在皮质发育障碍、头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等情况可导致癫痫失神发作,出现发呆症状。患者通常意识丧失突然发生并迅速终止,每次发作时间持续数秒,每天可发作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患者发作后很快即可清醒,但是无法回忆之前发生的事情。少部分癫痫患者可以在不经过治疗的情况下自行缓解,也有的患者在通过正规治疗后可以不再发病,因此患者应该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预后。
5、脑梗死
患者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心肌病、小动脉闭塞等因素可引起脑梗死,因为患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从而会出现意识障碍、思维迟缓等症状,导致发呆。患者还可伴随头痛、呕吐、共济失调、偏瘫、昏迷等症状。脑梗死在确诊后应该立即就医治疗,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较轻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若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导致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则会遗留下永久性残疾。
除了上述原因外,发呆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