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注意事项通常包括控制刮痧时间与次数、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与注意保暖、确保皮肤清洁与严格消毒、注意人群与部位限制、掌握正确的刮痧手法与力度、做好刮痧前后的充分准备等。
1、控制刮痧时间与次数
刮痧时,每个部位一般刮3-5分钟为宜,总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同时,前一次刮痧部位在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远处再次刮拭,且需要间隔3-6天,待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痧。
2、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与注意保暖
刮痧治疗时应保持室内温暖,避风避寒。刮痧后,身体毛孔张开,2小时内避免洗澡,以防诱发感染或风寒。此外,刮痧后还需注意保暖,24小时内不要吹风扇或空调,防止寒气入体。
3、确保皮肤清洁与严格消毒
刮痧前,应确保皮肤清洁,没有破溃、紫癜、传染性疾病或血液性疾病等不适合刮痧的情况。同时,刮痧器具和患者皮肤需进行严格消毒,以防病毒传播和不良后果。
4、注意人群与部位限制
月经期女性、孕妇、白血病人、血小板减少病人、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者以及全身重度浮肿者等人群不宜刮痧。此外,孕妇的腹部、月经期女性的腹部等穴位也不宜刮痧。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进行刮痧。
5、掌握正确的刮痧手法与力度
刮痧时,手法应轻柔为主,不同部位刮痧方向不同。一般先轻后重,先上肢后下肢,先腹部后背部。当皮下出现紫红色的斑点或斑块后,应停止刮痧。避免使用过重的手法,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6、做好刮痧前后的充分准备
刮痧前,患者应先休息15-20分钟,喝一杯温开水,以消除紧张情绪、放松体态并促进血液循环。刮痧时,需在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厚度的润滑油,如刮痧油或精油,以减少皮肤摩擦和损伤。
遵循这些注意事项,可以确保刮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