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气血失调,具体可分为脾虚湿困证、肾虚肝郁证、气滞血瘀证、阴虚肝旺证。
1.脾虚湿困证
主要由于孕妇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邪内生,困阻脾阳,水湿泛滥,发为水肿。
2.肾虚肝郁证
多因孕妇素体肾虚,孕后精血聚以养胎,肝体失养,疏泄失常,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扰清窍,或肾阳虚衰,命门火衰,不能上温脾土,脾肾阳虚,湿浊内停,上泛清窍,发为子痫。
3.气滞血瘀证
多因孕妇平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利,气滞则血瘀,或孕后起居不慎,跌仆闪挫,以致气滞血瘀,瘀血内阻,发为子痫。
4.阴虚肝旺证
多因孕妇素体阴虚,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虚,肝失所养,肝阳偏亢,或阴虚阳浮,风阳内动,发为子痫。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饮食、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