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宝宝晚上老是哭闹一般与环境因素、饥饿、缺钙、消化不良、湿疹等原因有关,可以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处理。
1.环境因素
如果宝宝晚上处于室温过高或者过低的环境中,会使宝宝感到不适,从而引发哭闹。其次,强烈的光线刺激或者环境嘈杂,也会干扰宝宝的睡眠,导致其在夜间醒来并哭闹。
可以通过开空调或暖气来调节室内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同时,使用遮光窗帘减少夜间光线对宝宝的刺激。另外,可以使用加厚窗帘降低室内噪音,保持睡眠环境安静。
2.饥饿
宝宝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快,睡前如果没有吃饱或者进食时间较早,胃排空后就容易产生饥饿感,从而在夜间醒来哭闹。
家长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重,制定合适的喂养计划,确保宝宝在睡前吃饱。出现饥饿情况后,家长可以适当给宝宝吃易消化的食物,如面包、米粥、米汤等,以满足其饥饿感。但也要注意不要过量喂食,以免导致宝宝消化不良。
3.缺钙
钙离子是维持神经正常兴奋性的重要离子,如果宝宝缺钙,会使神经兴奋性增高,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易惊、夜啼等症状。此外,缺钙还可能导致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夜间的肌肉痉挛、手足搐搦等症状,宝宝会通过哭闹来表达。
家长可让宝宝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皮等,同时多带宝宝晒太阳,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增强钙的吸收。如果缺钙情况严重,可以遵医嘱给其服用钙剂进行补充,如赖氨酸磷酸氢钙颗粒、碳酸钙颗粒、醋酸钙颗粒等。
4.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会导致宝宝上腹部不适,并且会出现腹胀的情况,在夜间不适症状会进一步加重,使宝宝难以入睡,总是出现哭闹的现象。
家长可以顺时针绕肚脐轻柔地打圈按压宝宝的肚子,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腹胀。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健胃消食片等药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加快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5.湿疹
若宝宝近期接触到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会引发湿疹,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夜间睡眠时,皮肤水分蒸发较快,可能会感到干燥和瘙痒,进而引发不适感,导致宝宝总是在晚上哭闹。
定期给宝宝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药物治疗,能减轻炎症,缓解瘙痒感。
家长在宝宝哭闹时,可以通过轻柔抚摸、温柔唱歌等方式帮助宝宝放松心情,促进睡眠。同时,让宝宝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如果宝宝哭闹持续不减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带其就医检查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