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中医也称之为“肛漏”。那么,根据肛瘘形状可以将肛瘘分为哪几类呢?
1.肛管括约肌间型:
肛管括约肌间瘘管:最为常见,约占肛瘘的70%,多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瘘管位于肛管内外括约肌之间,内口在齿状线附近,外口在肛周皮肤上,瘘管较浅,不穿过括约肌,切开或切除瘘管后,很少有肛门失禁。
2.经肛管括约肌型:
经肛管括约肌肛瘘:较为少见,约占肛瘘的25%,多因肛周脓肿侵犯肛管直肠环引起。瘘管穿过外括约肌、坐骨直肠间隙,形成肛管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常伴有肛旁脓肿。
3.括约肌上型:
括约肌上肛瘘:少见,占肛瘘的1%~2%。为高位肛瘘,瘘管向上穿过肛提肌,然后向下至坐骨直肠窝穿透皮肤。由于瘘管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手术损伤肛管直肠环的机会较少,故很少发生肛门失禁。
4.括约肌外型:
括约肌外肛瘘:最少见,占肛瘘的1%。瘘管穿过肛提肌,不与肛管直肠环相通,常因外伤、肛裂引起,可继发感染而形成皮下瘘。
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或切除,使其成为开放的创面,然后逐渐愈合。手术方法有多种,如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挂线疗法等。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肛瘘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