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是指在女性盆腔内积聚的液体,通常可以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一般是由生理因素、排卵、经血逆流、妇科炎症、异位妊娠、黄体破裂、盆腔肿瘤等原因所致。
1.生理因素
每次月经来潮时,月经血可能通过输卵管逆流到盆腔,并堆积在盆腔部位。由于腹膜具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这些积液通常也可自行吸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2.排卵
育龄期女性在排卵期,卵泡液会随着卵子同时排到腹腔中,并可能聚集在盆底部,形成少量盆腔积液。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积液可自行吸收。
3.经血逆流
女性在月经期间,如果进行了剧烈运动,可能会引起经血逆流进入盆腔的现象,从而造成盆腔积液。这种积液通常会在休息一段时间后自然缓解。
4.妇科炎症
当女性不注意经期卫生,或在产后、流产后进行性生活,导致盆腔受到细菌、病毒感染时,可能引发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炎症。这些炎症会导致炎性渗出,当炎性渗出的量比较多,在盆腔内积聚时,就会产生盆腔积液。
5.异位妊娠
怀孕早期,若受精卵着床在输卵管或卵巢等部位,随着包块增大,可能导致输卵管壁或卵巢受损甚至破裂,引起出血。这些血液会聚积在盆腔,形成盆腔积液。
6.黄体破裂
女性的黄体在破裂后,血液可能会进入盆腔,从而产生盆腔积液。
7.盆腔肿瘤
当盆腔内存在恶性肿瘤时,肿瘤增大可能导致盆腔血流受阻。在低蛋白血症或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下,盆腔内会形成积液。
当出现盆腔积液时,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注意经期卫生、预防感染以及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等措施也有助于预防盆腔积液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