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银屑病一般是感染因素、药物因素、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所致,常见治疗方法为系统治疗、局部治疗、物理治疗。
一.原因
1.感染因素最常见的是细菌、病毒、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特别是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等最为常见。这些微生物感染后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副银屑病的发生。
2.药物因素部分患者在服用某种药物后会出现副银屑病,但具体哪些药物容易诱发副银屑病,目前尚未定论。已知的可能相关药物包括头孢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
3.遗传因素临床发现,部分患者有副银屑病的家族史,所以遗传因素也是副银屑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4.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导致机体对正常皮肤组织产生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引发副银屑病。
二.治疗方法
1.系统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尤其是痘疮样型副银屑病,可选择系统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苷)、昆明山海棠等,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
2.局部治疗可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衍生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维A酸类药物等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皮肤角质细胞过度增生,缓解皮肤炎症及瘙痒症状。
3.物理治疗光疗治疗副银屑病的效果较好,特别是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小。对于进行性浸润的蕈样肉芽肿皮损,可用紫外线或电子束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