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一般是指高热,孩子高热不出汗可能和外界温度变化、疫苗不良反应、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有关,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病因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但是临床上不存在“最简单的处理方法”这一说法。
1、外界温度变化
体温调节系统可能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如果外界温度过高,容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促使高热产生,但是不会出汗。
应注意保持所处的环境温度适宜,如果室内温度较高可以通过开窗通风、开风扇等方法降低室内温度。通过湿毛巾擦拭、使用退热贴等方法可以帮助降温。如果发热温度在38.5℃以上,一般需要遵医嘱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等药物进行退热。
2、疫苗不良反应
孩子接种疫苗后,由于身体内的免疫影响可能会影响体温调节,容易出现高热不出汗的情况。
接种疫苗后出现体温变化属于正常现象,这种情况下建议通过温毛巾擦身、贴退热贴、降低环境温度、增加饮水等物理方法,可以达到降温效果。体温在38.5℃以上时,需要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可以达到退热目的。
3、上呼吸道感染
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炎症反应可能会干扰体温调节中枢以及出汗过程,进而表现出高热但是不出汗。
建议孩子多休息,同时适当补充水分,以保持身体内水分的平衡。发热在38.5℃以上时,可遵医嘱使用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能够帮助解热。上呼吸道感染和细菌有关时,还需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头孢克洛等药物,达到抗菌、消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