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抑郁症一般是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的,常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等。
一.躁狂抑郁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躁狂抑郁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有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更高,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可能越高。
2.生物因素神经递质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改变,以及神经免疫功能紊乱等生物因素,也可能会引发躁狂抑郁症。例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等失衡,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异常。
3.心理社会因素个体的心理素质、人格特征、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以及长期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能对躁狂抑郁症的形成产生影响。
4.环境因素环境变化如季节更替,部分患者出现冬季抑郁、夏季躁狂的情况,可见季节环境的变化可能诱发躁狂抑郁症。此外,滥用药物、精神刺激如突发的重大事故、婚姻障碍、亲人离世等,也可能诱发躁狂抑郁症。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情感稳定剂,如丙戊酸盐、锂盐、拉莫三嗪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情绪,降低自杀风险。如果患者处于抑郁相,可使用抗抑郁药进行治疗,如异丙肼。但需注意,在使用过程中要谨慎,因为可能会引发躁狂相。
2.物理治疗如果患者兴奋度非常高或情绪波动频繁、幅度较大,且既往治疗效果不太好时,可以考虑进行电休克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较快地实现情感稳定。
3.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增强应对压力和困境的能力。人际关系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技能,从而减轻躁狂抑郁症的症状。